BOBCOSMO态度:时尚无难事只怕有新人
时尚平媒真的曾经非常风光,而且这个“曾经”也真的没有那么久远。至少在《穿普拉达的女王》上映的那年,如果有人问:这是戏剧夸张的吧,你们公司真的会这么抓马吗?我们多半会回答你:真挺像。
那时,业态里,灯红酒绿、香车宝马与爆炸的工作量并存;职场上,极端的价值观针锋相对地碰撞,并且以赢家通吃的模式残酷竞争。这样的环境机制里,从实习生一步步走到资深乃至总监位,每一位时尚编辑都大可以为自己的千锤百炼、大浪BOB淘沙感到自豪。
包括COSMO在内,那些年的时尚大刊编辑各个都是独当一面。时装周密集的魔鬼行程、大片拍摄现场服装却堵在路上、年底突然要办一个大典礼人手却一个没加……对他们来说,这都是日常,没有什么好焦头烂额的,不过是兵来将挡,每个人都敢拍着胸脯说“无难事”。他们“怕有新人”,是觉得新人添乱,没空在百忙中给他们纠错和填坑。
十几年过去了,曾经一统江湖的即时通讯工具MSN已经从大家的电脑里消失,时尚媒体乃至整个时尚产业早就天翻地覆,而2023如期而至的毕业生,却一如十几年前一样年轻。
最近几年全球经济都是有难事的,时尚产业当然也不能幸免。去年虽可以归咎情况特殊,但国内奢侈品市场同比萎缩也是不争的事实。时尚媒体更不用说,传播方式和媒体环境,几乎一天一个变,别人毫不客气地称我们是“夕阳产业”。可是中国时尚媒体不过才三十年,正青春,我们也不服气,也想“老骥伏枥”。
举个例子:COSMO不久前做了一些关于文学的内容。我们找到各界名人推荐他们喜欢的一本书,并自嘲地称之为“无用之书”(其实是讲的非功利性/不带目的的阅读,无用之用方为大用)。我们又生怕这种推荐不符合现代节奏,再寻了一波名人朗读片段,但求以点博面,重唤阅读习惯。
然而当我们一腔热情把它呈上互联网之后,得到了平台“内容质量较差、建议投放优质内容”的测评反馈。我们当然理解,这里的“差”和“优质”是就数据而言,是信息化的世界里,冰冷而严肃的分析,不含BOB褒贬的色彩。但眼见着神曲伴奏下擦边扭动的腰肢;无数“小帅”与“小美”在AI配音里三分钟演绎完一部电影;开局气死人的社会新闻,一分钟时长愣是分成上中下三集发,还死活没有结尾……然后我们居然成了“内容质量较差”的那个?不服气啊!
怪礼崩乐坏,受众一路下沉到掘地三尺?那显然是幼稚和不理性的。技术进步和形式更迭并没有原罪。何况,某音科普博主照样坐拥两千万粉丝,某站财经大号依然条均百万点击。所以不是深度内容没有受众,是自己打开的方式不正确,使用的话术不亲和。但面对茫茫信息海里飘荡着的ID,看不见摸不着,怎么跟他们沟通,怎么掌握他们的社交习惯?靠穷举试错还是靠数据报告然后跟风放个马后炮?
飞速前行的社会,年轻人就是新世界的翻译官。更何况,无论是实体产品还是影视文化内容,都早早地把年轻人锁定成为重要的销售对象BOB。总不能一边想着掏年轻人的腰包,一边还看不上他们的言谈,这等于是一种倨傲和不厚道。于我们时尚媒体来说,更是如此,再也不能抗着、端着了,拒绝年轻人的语言,就是拒绝未来。
毕业生永远二十二,相同的年纪却是一年一茬的新面孔,新头脑。当下摆在我们眼前的这波新人,是泡在互联网里、枕着智能手机长大的。关于的驳杂信息的梳理、对于新工具的运用,真说不好谁要给谁当老师。至于对时尚的理解?也是包括COSMO在内时尚媒体三十年耕耘努力的成果:这波二十出头的孩子,品牌知识如数家珍,3C产品永远用最新的一款,医美步骤分析得头头是道……他们从18岁开始抗衰,而且用的产品,没有中间层过度,直奔金字塔尖。别问新人们哪来这么多钱,你不必知道。
新一代的小朋友跳过了教化启蒙的步骤,当我们时尚行业自以为“放下身段”发出诚挚邀请时,他们问:“您给我什么,提升我什么,满足我什么?”
我们抛出时尚平媒祖传待遇,年轻人说,低于市场平均标准;我们谈业内资源和行业深度,新人说:想追星不如去结拜个站姐;我们说品牌价值BOB、平台优势,新人说:累成你们这样,还要有能力招商带货,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去做网红?
不,COSMO没这么悲观。时尚媒体的吸引力或许与《穿普拉达的女王》时代并不等同,但这个“三十岁”的行业依旧在成长,依然有能量。我们早就不仅仅是一本拍大明星穿衣服和化妆的杂志了。无论是区块链、人工智能还是生物科学,这些大势所趋的新领域,我们会学习和触及。又或者短视频、增强现实BOB、数字藏品,这些新玩法我们都去尝试和挑战。“时尚无难事”,我们有信心会让这个词继续时尚下去。
据悉2023年高校毕业生1158万,毫无疑问又创新高,而且不少名校而言研究生毕业人数甚至是本科生的三倍。COSMO把大写的“欢迎”摆在他们面前,欢迎成为读者、欢迎成为受众、也欢迎成为一员。